【报道】学术午餐会第9期: 全球与地方环保需求
发布时间:2017-10-24 浏览量:

  10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第九期学术午餐会顺利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裴建锁副教授作了题为“The demand for global and lo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 Beijing”的精彩报告,午餐会由我院周晔馨副教授主持。

 

裴建锁副教授作精彩报告

 

  裴建锁副教授指出: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支出作为一项公共品投资,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若人们意识到实施减缓气候变化政策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可产生一些惠及当地(local)的协同效益(co-benefit),会不会使得当地居民更有动力进行这项公共品投资呢?此时,对于环境的贡献到底是一种纯粹的(pure)对气候的关心,还是基于协同效益的考虑?基于以上考虑,裴建锁副教授等研究了中国(北京)居民为延缓气候变化的支付意愿,尤其是考察了北京居民在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支付选择时是否有对协同效益的考虑,并且分析了影响居民购买决策的因素。

 

  研究采用了框架的田野实验(Framed Field Experiment)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最终共有317名居住在北京五环以内的居民参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减排1吨CO2的价格越高,愿意购买的人数越少,这与传统的需求曲线吻合。②选择对深圳进行支付的被试比例为44.2%,不进行任何支付的比例为55.8%;选择对北京进行支付的比例为64.4%,不进行任何支付的比例为35.6%。并且被试者愿意为北京减排支付的平均价格要高于深圳的价格。这说明居民在为缓解气候变化做出支付选择时是确实存在对协同效益的考虑。③显著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有:价格(负相关)、是否为北京支付价格小于5元(正相关)、风险偏好(正相关)、是否信任ETS(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正相关)。

 

裴建锁副教授介绍框架式田野实验

 

  此次学术午餐会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在座师生就抽样步骤、变量的标准化、风险偏好、价格弹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具体的讨论,裴老师为在场的师生们分享了很多具有启发型的经验与见解。

  供稿:陈思玮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层 | 邮编:100875 | 电话:010-5880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