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电 9月5日上午,第二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华文媒体,超过300人出席盛会。本次会议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共四川省委外宣办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共成都市委外宣办承办,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党工委(管委会)协办,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与海外华文新媒体”这一主题进行广泛交流和研讨。在5日下午举行的金融论坛“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中,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关成华院长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建立的背景以及“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系统构建,并对“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阐述了大概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和绿色金融投融资机制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以下是关成华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非常荣幸能参加今天的论坛活动,感谢主持人的介绍,我现在处于一个回归校园、从地方党政官员向学者回归的过程中,所以说刚才是有很多溢美之词,至少在学界,我是一个入门者,是一个学生,但是愿意借今天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研究过程发现的、跟我们今天会议主题相关的内容。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部分是关于“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建立的背景。第二个部分为“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系统构建。第三部分是“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路径选择,其提出的一个建议,大概从现在开始到2025年分两步走,结合“一带一路”这样的一个战略和绿色金融投融资机制的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是有背景的,实际上我所在的机构为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它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资源管理研究院。这个院是2001年,我们一位四川籍的著名学者李晓西创办的。我们的研究院实际上是从2010年开始,通过系统的论证和思考,开始研究绿色发展问题,这在国内是有据可查的,也是非常早开始研究绿色发展问题的学术机构。我们从2011年开始,连续发布了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同时还发布了一本关于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一直到去年,连续发布了7次,其中在2015年年底,12月31号那天,我们的报告还被放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致辞案头上,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4年,我们当时的时任院长李晓西教授出版了《绿色金融发展报告》,这在国内还是比较早的。我们比较早开始研究这个事情,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以往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创新发展方式,实际上也就是绿色发展,我们从2010年开始就比较坚持这样的观点。我们看PPT上的这棵树,这是一个GDP的“树”,现在我们的研究院正在做一个新的方向——中国真实进步指数的研发和调查。所谓真实进步就是你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而是说你应该看我们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年发展之后的净收益。比如说四川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按照真实进步的算法是这样的:比如说汶川地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些损失就要从整个发展的经济数据里面减掉,还有救灾也不能简单地放在GDP里面,以及犯罪造成的损害等等都不能放在GDP里。我们要看一年发展下来净收益是什么,而不能简单地将市场上做的、可计算的投入都算进去,这是不科学的一个做法。当然,还有环保创新可持续实际上也是我们机构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
另外,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一点在过去几年里表现地非常充分。在各个国家政府及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里都有法律公约,还有行为准则,包括一些其它举措来推动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这里面列举了一些情况,比如:现在美国宣布要退出,中国也有这样的做法,我们觉得我们的研究也是跟现在的大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还有一个情况,今天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围绕这件事情我们也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之前有提到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发布过《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我作为中方的代表和欧盟一起,在环保部的支持下,进行了一个专家的政策对话。欧盟的政策对话讲的是环境政策主流化,是从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一个数据。实际上也就是说,你在经济活动、特别是在投融资的活动里面,环保、绿色要作为一个硬约束,要有一系列的标准、程序和指南落实下去,这是欧盟的一个做法。
我们这个工作实际上是中欧双方组建了一个团队,由英方牵头,包括一个英国学者和一个丹麦学者。工作了半年多时间,在今年5月份,我们提交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准备用中英双语出版。我们今天所谈到的“一带一路”的情况也是我们报告的一个副产品,在做这个报告、做这个对话项目的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一带一路”方面的情况。我们看到这个数据是比较老的,现在最新的数据还没有官方的公布。到2015年末,我们按照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概念来说,直接投资的存量达到1156.8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0.5%,2015年的数据比以前同比增长38.6%,是对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随着现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其热度在不断升温,我在大学里面做研究是不太喜欢赶热潮的,但要是不说点有关“一带一路”的事,好像研究也没办法进行了。如果拿掉“一带一路”,说绿色投融资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这个比较热,势头比较猛,这是给大家介绍的相关背景。关于绿色发展研究,还有投资的现象,特别是“一带一路”发挥的战略问题,这样一个速度,都在呼唤绿色金融。
第二个部分为我们系统构建的相关介绍,这个系统的构建只能给大家粗浅地介绍一下。实际上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区分,叫“四位一体”的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机制框架。我们认为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机制的构建中,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政策体系、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组织机构,这个大概也是我们5月份报给国务院领导的一些内容。下面我分别说一下总体框架里面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我介绍一下政策体系包括的几个内容。第一个是利用好多边协议、公约和规定,因为这是一个投融资的行为,不仅仅涉及国内,还涉及到国外,以及东道国的形象。另外一个是我们要遵守现有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框架,像刚才李总编也介绍了,我们国家不管是在G20牵头还是我们国家的内部,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等。实际上我们做研究的都知道,这个政策、法律和制度指的都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这个领域里面,不论是单边的还是多边,都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利用。这是第一个方面,政策框架的相关介绍。
第二个我们探讨了技术体系的框架。中国最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是在政策上、倡议上、一些法律制度上,即使不系统,我们也有一些规定,但是在技术上我们是比较缺乏的。比如说在技术体系里,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第一是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如何甄别一个项目是否是绿色的,另外一个就是应该有一套标准来观测一个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究竟是什么,但有了这样的一个标准还不够。我们跟欧盟的专家进行了交流,也去了他们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工程咨询公司考察,他们都有厚厚的、非常详尽的操作指南。这就像我们经常讲的,如果你买一个外国的产品,你会得到一本很厚的说明书。在他们这儿也是一样,仅仅有一些程序性的标准不够,每一步应该有什么样的指南、应该做什么事情、有哪些规定动作,都规定得非常详细,这方面我们需要好好把握。除此之外,我们还很缺乏一些比较实用的投融资工具。再有一个就是在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很重要。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做投融资的主体,如各个金融机构、政府等,操作指南、管理标准各自不一致,这导致了许多情况的发生,比如:有很多项目在这个银行无法通过,但到另一个银行就通过了,在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这样的服务平台,信息透明共享。
第三个方面是组织机构框架。组织机构我们也给了两个建议:一个是在既有的组织安排基础上增加绿色投融资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在“一带一路”战略,多边、双边机制,上合组织,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既有的安排里加劲,不管是政策还是技术体系,都应该加入到这里面去。另外,我们建议要想有创新的组织安排,就要设立“一带一路”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确立一个多边的绿色投融资联系会议,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当然还有一个公司合作治理伙伴关系。现在我们国内讲PPP讲得比较多,如何吸引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到绿色投融资过程中来非常关键。当然我们也呼吁设立一个绿色产业基金,通过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加入到这个市场,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加快市场多元化的进程,从而加快投融资主体结构的转变,这是我们“一带一路”整个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希望在绿色投融资机制的建设里有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席之地。
最后一项是资金保障框架。资金保障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产品里有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基金,实际上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加强跟国际组织合作,这里面有大量的资金储备,另一方面要盘活中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和新建的一些资金存量。比如说,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是1000亿美金,私募基金400亿美金,这次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南南合作上又扔了5亿美金,当然数不大,是援助、捐助的项目。实际上这些援助、捐助的项目也应该统合变成一种社会资本参与,有市场考量进去的一些项目。其他银行机构、保险、债券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新成立一个绿色投资基金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四位一体”的相关报告,我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把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章做了非常系统的梳理,也去到了国家的有关部委进行深入调研,借鉴了以欧盟为主一些国家的经验,在他们洞外援助和对外投资环境主流化,实际上是绿色金融方面的一些做法。这些内容我们在报告中系统、整体地提出了,这个报告有几百页,厚厚的几本,我在这儿只是简单给大家报告一下。
最后我们说路径选择,路径选择分两个方面,我们有两个做法,第二是在这个基础上,到2025年,我们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继续很好地实施,绿色投融资机制建立起有效的运转,我们可望在这方面进一步缩小跟西方发达国家的距离,使绿色金融这样的事情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们也是围绕2020年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技术支持、组织形式和金融保障上设定一个目标,实际上还有一张讲的是2025年,我们觉得有点远,就没有讲。
很高兴又来到成都,去年我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同志来过成都,当时他率一个团队到成都来,我们一起召开了一个绿色发展咨询会。那是一批高水平的专家给四川的绿色发展把脉,当时尹力省长也有出席。我在那个会上提出成都建立中西部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应该考虑绿色金融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当时罗强市长也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交流。我刚才看了一下成都的计划,我认为还是缺一块的,成都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在绿色金融上大有可为,面临着难得的机会。我希望四川省成都市再次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对这个怀有期待,所以今天借人民日报海外版做的论坛活动再呼吁一次。我离开党政岗位做学者,我的领导就讲过这样的话,他说现在学者研究了半天、说了半天没有人听,你干这个干什么。我说没有人听可以自得其乐,也是不错的,所以我在这儿自得其乐了一把。我从来不闲听众少,通过这个过程得以自己享受,谢谢大家!
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