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中国志愿服务经济价值测度报告2017
发布时间:2018-01-06 浏览量:

 
 
关成华,涂勤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
 
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迅速提高。但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以传统粗放式为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从2010年起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阶段。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改革,通过合理、适度的改革,将带给中国巨大的改革红利(蔡昉, 2014)。
 
改革是转变中国经济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方面就是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在社会方面就是转变社会治理模式。
 
发展志愿服务是转变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途径,能带来改革红利
 
我国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一种简单的以政府行政管理、控制为主的模式,和计划经济相对应。就如企业和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一样,社会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如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如志愿组织)和个体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市场经济为社会提供产品,社会治理为社会提供服务,管理也是一种服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的社会治理不应该只是一种简单的管理和控制,而应该将其看成是一系列综合性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应该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以社区、家庭为纽带,为个体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使社会和谐发展。
 
一些标准化的大宗公共服务,可以相对容易地通过政府或市场来提供,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越来越从原来的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突出表现为社区居民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许多特定公共服务尤其是个性化的服务群众需求强烈,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标准化公共服务,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攀升的社区数量和人们丰富多样的物质精神需求。许多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难以通过政府来覆盖,而且由于成本太高市场也无法提供。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扎根社区、由于相互了解而信任度高、组织灵活、交易成本低,能为社会提供各种精细化的公共服务。
 
因此,发展志愿服务是我国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途径,能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带来改革红利,中国的转型和发展离不开志愿服务。
 
测量志愿服务经济价值,反映社会真实进步水平,改变以GDP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促进社会治理模式转型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和社会的真实进步状况,许多对社会福利有重大影响的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等都不计入GDP,如志愿服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等;同时,GDP也不考虑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比如环境污染、犯罪等,难以全面体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真实进步指数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是检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为有效的工具,它采用简洁的方法,重新考虑GDP忽略的诸多方面,例如把志愿活动等的经济价值纳入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亟需将以GDP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转变为以GPI(或其他能更全面反应社会进步或福利水平的指数)为导向的评价系统,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志愿服务经济价值测度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中,不仅考虑市场发生交易的经济活动,而且从社会效益、环境可持续方面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趋势,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可以较全面地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进步程度和福利水平。
 
数据来源:家庭调查和网络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家庭调查与网络调查两种方式相结合。家庭调查是对居民住户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并不限于志愿者群体。由于家庭调查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时间及费用,为了保证工作质量、节约经费,本次家庭调查仅在北京和成都两个城市开展。调查员使用平板电脑入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是通过全国的志愿者网络注册系统,在北京、贵阳、鞍山、泰安、厦门、西安6个城市的志愿者群体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由志愿者在网上填写简化版的调查问卷。调查在2016年7-9月进行。
 
家庭调查的问卷包括家庭和个人两部分,有关志愿服务的部分在个人问卷内。调查员入户调查时访问所有12-70岁之间的家庭成员,因此,一个家庭可能有多份个人问卷。在北京和成都共计完成3033份家庭问卷,个人问卷3947份。其中,北京完成2031份家庭问卷,个人问卷2658份;成都家庭问卷1002份,个人问卷1289份。
 
每个城市网络问卷发送量都在四五千份左右,但各个城市的回收率差距很大,见表1
表1 各个城市问卷发送情况
城市
发送量
回收量
回收率(%)
北京
4110
1227
29.9
厦门
5210
1199
23.0
泰安
5177
764
14.8
鞍山
5211
401
7.7
贵阳
4591
928
20.2
西安
5243
1157
22.1
总计
29542
5676
19.2
 
         来源:网络调查数据。
 
2015年北京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相当于北京当年GDP的0.51%,志愿者总量为402.5万,志愿服务参与率为22.2%,总服务时间为3.39亿小时,人均时长84.3小时
 
由于是随机抽样的家庭调查,所以北京和成都的家庭样本是有代表性的。但由于如下两个原因,两个城市的个人样本没有代表性:一是由于许多调查是在工作日进行的,在家中碰到年长或退休家庭成员的概率更大;二是中国绝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住在校园的学生宿舍内,家庭调查是通过随机抽样在居民区内进行,没有对学生宿舍进行调查。北京和成都都有大量的高校学生。因此,样本和全体的年龄分布差距较大,需要按年龄进行调整。
 
按年龄组进行调整
 
按国际组织的建议,我们计算成年人口(15-70)的志愿服务经济价值,采用重置成本法。根据实际情况将15-70年龄分为三组:15-34岁、35-54岁、55-70岁,假设高校所有在校生的年龄在15-34岁之间,因此,我们将15-34岁组又分为两组,一是除高校在校生之外的15-34岁人群,二是高校在校生。这样,北京常住人口按年龄和是否在校生分为四组,见表2;表中显示,不同年龄组尤其是在校生的志愿服务参与率差距很大,需要对年龄进行分组计算,并按北京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对结果进行调整。
 
表2 北京常住人口年龄结构、调查样本年龄结构和志愿服务参与率
年龄组
常住人口结构
样本
结构
(%)
样本
参与率
(%
人数
(万人)
比重
(%)
1) 15-34
651.6
35.9
22.8
20.1%
2) 35-54
694.3
38.2
41.6
17.3%
3) 55-70
354.7
19.5
34.5
18.1%
4)在校生
114.8
6.32
1.14
75.9%
合计
1815.4
100%
100%
18.9%
 
说明:1) 不包括高校在校生
来源:家庭调查数据;北京市统计局。
志愿者总量、志愿服务参与率
 
根据年龄组调整后,北京过去一年提供过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总量为402.5万,志愿服务参与率为22.2%,略高于18.9%的样本参与率。
 
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总服务时长
 
根据年龄组调整后,志愿者人均服务时长为84.3小时,全市志愿服务总时长为3.39亿小时。如果一个全职工作按年工作日250天、日均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全市志愿服务时间相当于17万全职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北京市铁路运输业、邮政业这两大行业的就业人员之和。
 
专业、普通志愿服务和正式、非正式志愿服务
 
如果按提供的服务是否需要专业技能,可将志愿服务分为专业志愿服务和普通志愿服务,其总时长分别为0.91亿和2.48亿小时,专业志愿服务占比略大于1/4;如果按正式志愿服务(通过各种组织)和非正式志愿服务进行划分,其总时长分别为3.22亿和0.17亿小时,在北京,正式志愿服务占绝对多数,达95%左右。
 
工资标准
 
普通志愿服务的工时工资,按2015年北京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时工资,即24.7元/小时。
以问卷调查中常有的5类专业志愿服务的比重,对相关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加权平均,得到专业志愿服务的工时工资,60.5元/小时。
 
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
 
如果简单计算,不分专业和普通志愿服务,用24.7元/小时的小时工资,则志愿服务总的经济价值为83.8亿元,相当于北京当年全年GDP的0.36%。
如果区分专业和普通志愿服务,针对专业和普通志愿服务采用不同的小时工资,则志愿服务总的经济价值为127亿元,相当于北京当年全年GDP的0.51%。这一数值接近北京的第一产业增加值。
 
2015年成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相当于成都当年GDP的0.22%
 
采用与北京相似的方法,可以算出成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如果区分专业和普通志愿服务,经济价值为23.7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0.22%。如果不分专业和普通志愿服务,经济价值为19.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0.18%。
 
5个城市志愿服务网络调查结果
 
u  通过网络注册志愿者数获得志愿者总数量
u  通过网络调查获得人均志愿服务时间
u  通过各城市统计年鉴,获得工时工资
 
表3 志愿服务网络调查结果
城市
注册志
愿者数
(万人)
人均服
务时长
(小时)
经济
价值
(亿元)
占GDP比例
(%
北京
337
70.3
89.0
0.39
厦门
48.0
46.3
6.9
0.20
西安
21.9
67.8
6.7
0.12
贵阳
66.6
70.6
10.6
0.37
泰安
43.9
93.8
9.9
0.31
鞍山
19.8
63.0
2.0
0.085
来源:志愿者网络调查
 
测算的准确程度与网上注册数据密切相关。如果有大量志愿者没有在网络上注册,将严重低估该城市志愿服务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中国志愿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将所有样本分为三类人:活跃志愿者(过去一年参与过志愿活动)、非活跃志愿者(曾经参与过志愿活动但过去一年没有参与志愿活动)、非志愿者(从来没有参与过志愿活动),根据家庭问卷调查的结果:其比例分别为18.1%、16.3%和65.6%。
 
在非志愿者中,超过3/4的人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成为志愿者。对这些愿意成为志愿者的潜在志愿者来说,阻碍他们成为志愿者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没有时间”(45.9%)、“找不到合适的志愿者组织或项目”(20.9%)、“没有关注过/不感兴趣”(19.7%)、“经济条件不好”(7.6%)。
 
我们假设:通过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人们参与志愿活动,有90%的活跃志愿者、50%的非活跃志愿者、25%的非志愿者将来会参加志愿活动,则北京和成都两个城市的志愿服务参与率可能达到40.8%。这个简单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志愿服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要坚持自发性原则,政府应该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志愿服务事业分别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相对而言,志愿者是更具有利他精神、更容易合作、更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群人,他们自我管理能力强,也更愿意在高度自治的社团组织基础上工作。
 
社区志愿者及他们的志愿组织是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政府则扮演监督、引导和推动的辅助作用,让志愿服务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层 | 邮编:100875 | 电话:010-5880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