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推文基于牛津大学的Jörg Friedrichs教授在可持续发展与真实进步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Friedrichs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为我们带来了其对大会主题“可持续发展与真实进步”的理解。
发言人简介
牛津大学国际发展部副教授、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和政治社会学,主张采用广泛的跨学科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跨文化理论。Friedrichs最新著作《印度与穆斯林:欧洲可能从印度那里学到什么》(2018年)获得政治学界一致好评。
一、环境可持续
Friedrichs教授首先从环境可持续说起,其认为环境可持续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由于祖父是德国韦斯特瓦尔德地区的一名护林员,Friedrichs教授自小就知道护林员的职责是管理好森林以使后代也能够享有同样良好的森林资源,这也是德国林业的基本准测。然而,这一准则该如何实现呢?更广泛地讲,如何经营我们的地球才能让后代享受到同样的地球资源呢?
Friedrichs教授认为无论是从全球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尊重极限(Respecting Limits)”。例如,森林砍伐量的极限就是确保不损害其再生能力。同样的,地球也有极限或边界。然而,如Rockström等(2009)所示(图1),目前人类正在逼近地球的各个边界(绿色区域表示处于安全边界内,黄色和红色区域表示处于和超出安全边界)。而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就是对这些越界行为进行管控。
图1 人类正在不断逼近地球极限
例如,自1950年代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累积,其含量呈指数上升趋势,目前正在不断逼近450ppm这一警戒值(图2),而超过这一警戒值就会带来危险的后果。从年排放量来看趋势也是如此(图3),即使受到战争和经济危机等重大冲击也只是产生了暂时的、轻微的影响。实际上,最近爆发的COVID-19疫情已经产生了相对较大的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趋势是否会改变仍是未知。
图2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 图3 全球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 |
Friedrichs教授借用了Holdren(2018)提出的IPAT等式(图4)来解释可持续性问题。
图4 IPAT等式
其中,I(Impact)为人类通过能源消耗、材料使用、水和食物消耗等形式,对地球产生的影响的总和。I无法用特定的数值来表示,该等式也无法精确衡量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但却有助于分析人类影响的作用因素。
P(Population)为人口数量。过去几十年来人口一直在增加,截至2012年1月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了70 亿。
A(Affluence)代表地球上每个人消费的一切,例如电、汽油、天然气、水、食品、工业产品等等。随着各国生活水平上升,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
T(Technology)为技术,在这个等式中表示的是效率。技术进步能够使我们更高效地生产能源或产品,因此会对人类影响产生积极作用,例如可再生能源的开采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然而,相较而言技术在这三个因素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进步的幅度也很有限,因此对总体影响并不显著。
IPAT等式意味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等于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借用该等式,Friedrichs教授揭示了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根本挑战——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消费水平也在迅速上升,技术进步虽然能够平衡前两者产生的影响,但幅度远远慢于人口和消费水平的增速,从而导致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总体影响不断增加。
图5 全球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与碳强度
以气候变化为例,碳强度指的是单位GDP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对应了IPAT等式中的T。如图5中的红线所示,技术进步使得碳强度自过去50年来取得了显著下降,单位GDP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小。然而,同期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速度比碳强度的下降速度更快,反而导致黑线所代表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指数趋势上升,环境的可持续性不断被削弱。
在IPAT公式的三个因素中,人口水平并不容易控制,且效果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显现。而就全球层面的变动趋势来看,人口数量也很可能进入平稳期并在某一时点达到峰值。因此,对人口进行进一步讨论的意义不大。在碳强度的例子中,技术进步意味着单位GDP产生的影响下降,这通常源于工业效率的提升。但对碳强度下降的理解亦可超出工业范畴——或许是因为我们转向了低碳排放的产品,这也属于一种真实进步。此外,人类对技术的掌控能力也更强。消费水平下降必然会削弱对地球的影响,但这并不会在政府和民众间得到支持。另一可行的方法是重新定义生产和消费:一方面,通过一种影响更小的方式生产物质财富;另一方面,让人们认识到物质财富仅是福利的一部分,促使人们最大化福利水平而不是物质财富,即如果人们把注意力从消费水平转移到福利水平,那么便会愿意在总体福利水平提升的情况下损失部分物质财富。
二、可持续发展包含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
Friedrichs教授把焦点转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比环境可持续更为广泛。在新冠病毒隔离期间,中国核心工业地区的二氧化氮含量几乎下降到了零(图6)。延长隔离时间并让排放量保持在低水平的确是环境可持续的,但对社会和经济而言却并非如此,因为这剥夺了后代发展社会和经济的机会,因此并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对英国而言,情况也是如此(图7)。
图6 隔离前后中国核心工业区二氧化氮含量变化 | 图7 隔离前后英国二氧化氮含量变化 |
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三方面内容。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中,可持续发展又被进一步具体化为17个目标,以综合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可见,在实践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断清晰,国际共识也在不断凝聚。
三、何为真实进步
然而,可持续发展只是发展过程中需要秉持的原则或一种发展途径,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必定是取得真实进步。那么,何为真实进步呢?Friedrichs教授认为,真实进步必定与美好的生活相关,我们所做、所追求的,应该有利于我们自己和他人,这样才具真实的价值,才属于真实进步。
图8 Friedrichs教授对真实进步的定义
对自身有利的追求,必然是有回报(Rewarding)、令人满足(Fulfilling)和有吸引力的(Attractive)。有回报意味着我们做一件事必然有所求,或是为了增加收入或是为了改善健康;令人满足意味着我们所做的应该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更快乐。例如,“健康的思想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运动不仅会提高我们的生理健康,也会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满足以上两个标准。然而在实际中,人类追求还应是有吸引力的,应是我们想去做的事。没有吸引力的追求,其效果可能并不佳,例如为了保护环境而推行去物质化的生活方式就不会获得大多数人的兴趣。
对他人有利的追求,意味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而言也是有益的(Beneficial),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对真实进步的追求也包含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人类追求对环境有益时,其就有助于环境可持续性;
当人类追求同样对社会和经济有益时,其就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当人类追求同样是有吸引力、有回报和令人满足时,其就有助于真实进步。
Friedrichs教授借用这个框架来审视当今的工业发展模式。毫无疑问,工业商品的生产和消费是有回报的。生产者会变得富有,工人则可以获得薪资,购买各种商品等。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被这种工业发展模式吸引,并认为其是令人满足的。例如,有人宁愿选择从事研究工作而非参与工厂生产。此外,工业活动如何及何时对他人有利仍存在疑问。其或许对经济、社会有益,但对环境而言却并非如此。
四、如何实现真实进步
如之前提到的,实现真实进步的一种方式是重新定义生产和消费。经济和社会从农业或第一产业主导的前现代阶段(Pre-modern Stage),发展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主导的现代阶段(Modern Stage),进而演变为服务业或第三产业主导的后工业化阶段(Post-industrial Stage)。与此同时,人类追求也在各部门间发生转移。在发展的后期阶段,一个去物质化过程,或者单位生产和消费对地球的影响逐渐降低的趋势,是社会所乐见的。这一过程背后的驱动因素并不仅是科技进步,如工业部门的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的运用,资源重复利用等等,还可以是人类追求转向后工业、物质化更低的部门。这种转移对真实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Friedrichs教授以娱乐追求(Recreational Pursuits)和虚拟追求(Virtual Pursuits)为例进行了解释。
体育锻炼是典型的娱乐追求。其具有吸引力,也有回报和令人满足。研究显示,体育锻炼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此外,围绕着体育产业开展了许多商业活动,这有益于经济;参与体育锻炼会缩短其他活动的时间,如驾车,这有益于环境。尽管部分体育运动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整体而言,其有助于真实进步。
虚拟追求则较为复杂。人们在网络上花费更多时间可以说是一种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过程,这有益于环境,但同时也会引发其他困扰。以社交媒体为例,其有回报且具有吸引力,人们往往乐此不疲,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但参与社交媒体却并非真正令人满足,因为会产生网瘾和网络暴力等负面影响。此外,社交媒体对他人也并非完全有利:对经济和环境或许如此,但对社会而言却会产生许多负面效果。虚拟追求自然不仅局限于社交媒体,但就目前而言,虚拟追求虽有真实进步的潜力,但并没有产生真实进步。
另一种可以实现真实进步的方式是考虑福利水平而不仅仅是消费水平,并把人类追求转移到对自身和他人真正有利的追求上来,即鼓励消费之外的人类追求。
以繁殖追求(Reproductive Pursuits)为例,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照顾与被照顾的需求,并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并相互照顾。许多人从抚养孩子中获得满足感,研究和经验显示这也有助于健康和长寿。传统的家庭模式对孩子和父母两代人而言也是最优的。这不意味着传统的家庭是唯一可能路径,但一个运转良好的家庭满足真实进步的所有要求,因此值得社会鼓励。
另一种值得讨论的人类追求是精神追求(Spiritual Pursuits)。精神追求从宇宙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繁荣或福祉,对许多人而言都是吸引力、有回报且令人满足的。研究也认为精神追求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例如,有些人会因此而改变陋习,寻找生命的意义,并找到集体归属。精神追求与一个经济体的繁荣相容,并且有助于环境,但对社会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仍有待讨论。总的来说,精神追求对真实进步十分有益。
五、总结
最后,Friedrichs教授对演讲进行了总结。可持续发展和真实进步意味着我们的所为必须有利于他人,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益(Beneficial);同时必须有利于自身,即必须是吸引人(Attractive)、有回报 (Rewarding) 和令人满足(Fulfilling)的。娱乐追求、虚拟追求、繁殖追求和虚拟追求等都可纳入真实进步的体系中,但在纳入之前我们需要清楚考虑其对社会的成本和收益。这些追求也可以与真实进步指标联系在一起。如家务劳动的服务价值、家庭破坏成本已经包含在GPI框架体系内;娱乐追求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收益同样值得纳入;此外,对虚拟追求和精神追求而言,则需进一步理清其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整理 | 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