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第12期学术午餐会顺利举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叶烽作了题为“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的报告。午餐会由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周晔馨副教授主持。
陈叶烽副教授作精彩报告
陈叶烽副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中国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信任水平下降的背景出发,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市场是否挤出了人们的信任?市场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信任水平?该研究综合了现有相关文献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通过经济学实验模拟有市场和无市场的实验情景,分别比较有市场特征的控制组和无市场特征的实验组的信任水平,来检验市场特征对信任水平的因果影响。
研究的主体博弈框架为:商家对“经验商品”报价→消费者选择交易商家→消费者选择购买“检查商品”或“经验商品”。若选择“检查商品”,则双方获得确定的效用,博弈结束;若选择“经验商品”,则商家可以选择提供低质量商品或高质量商品。其中,消费者选择购买“经验商品”的比例可视为对市场信任水平的度量。
陈叶烽副教授及其团队进一步将市场分为三个要素:市场描述、商家出价权和消费者选择权,并考察市场总体及各要素对信任水平的影响。其中市场描述是市场的表象特征;消费者选择权和商家出价权是市场的本质特征,即自由竞争的两个方面。研究通过干预市场的三个要素,检验市场要素是否影响信任水平。干预实验的具体设置为:去除博弈中的市场描述,即将“消费者”和“商家”改称为“角色A”和“角色B”;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由系统为消费者分配商家;限制商家的定价权,由系统进行定价。随后比较不同实验情景下的信任与可信任水平。
陈叶烽副教授和与会师生交流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描述不影响信任与可信任水平;第二,经验市场竞争机制是维持信任的关键,但不同市场竞争要素对市场结果的影响不对称;第三,消费者选择权对消费者的信任水平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消费者倾向于相信和选择可信任的商家;第四,商家出价权和消费者选择权都显著影响商家的可信任水平,且消费者选择权是形成竞争的关键。
此次午餐会吸引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心理学部、教育学部以及国网能源研究所、中投协、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校和机构众多师生、学者参与。与会师生就实验设置等问题与陈叶烽副教授展开了具体而深入的讨论。讨论中,陈叶烽副教授也与大家进一步探讨了声誉的作用机制、信任的度量和实验的外部有效性等研究问题。
供稿 | 彭文立
编辑 | 蒋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