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15日,“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暨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张庆安、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傅爱兰、副院长李家永、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关成华、副主任涂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见证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并探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合作。
在研讨会阶段,甘犁教授发表了题为《一个激励相容的劳动奖励田野实验》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现阶段的现金转移支付水平非常低,补助政策激励效果不足,建立长期稳定、激励相容的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多劳多得的良性循环,最终调动起贫困人口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李实教授发表题为《中国扶贫的经验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他首先肯定过去40年中国的减贫成效,指出中国减贫脱贫重要的推动要素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中国政府的强大执行力,但是当前的扶贫工作遇到很多挑战,比如减贫效果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儿童、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的贫困发生率更高等等。最后,李实教授表示,中国在2020年能够实现脱贫目标,消除绝对贫困,但更艰巨的是减少相对贫困问题。张琦教授在题为《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民族地区绿色减贫评估》报告中指出,通过评估民族自治县绿色减贫指数,发现目前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环境保护矛盾依然存在,民族地区具备的资源优势尚未完全释放,绿色减贫动力仍显不足。应强化民族地区绿色减贫理念,探索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新途径,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绿色减贫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减贫,以推动精准脱贫。
此外,研讨会围绕绿色发展动能机制、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与经验、对口支援理论实践、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农村低保瞄准脱靶、民族融合、污染企业对减贫减缓作用、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挑战和策略选择、异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涂勤教授做总结致辞。他倡议与会各研究机构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合作搭建民族地区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联盟,共同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积极响应。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