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周晔馨副教授在牛津大学做学术报告:Parental Absence and Preferenc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ural China
发布时间:2019-05-13 浏览量:

2019年5月7日,我院周晔馨副教授受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Oxford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DID)以及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Oxford Poverty and Human Department Initiative, OPHI)邀请,于伊丽莎白女王大楼(Queen Elizabeth House)做了题为“Parental Absence and Preferenc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ural China”的学术报告。研讨会由OPHI高级研究员Natalie Quinn博士主持。英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Sabina Alkire教授等人出席会议并参与了讨论。

 

周晔馨副教授做学术报告

 

本次报告的研究主要通过大样本实地实验,分析留守经历对儿童风险偏好、亲社会偏好等的影响。首先,周老师团队抽取了四川省三地共11所学校的1632名中小学生,通过实地实验对学生的时间偏好、他涉偏好、竞争态度、风险偏好、合作意愿、信任等特征进行了测度。同时,研究团队还利用问卷的形式对被测学生本人和监护人分别进行了个体信息的问卷收集,包括营养条件、在校行为、与监护人或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监护人本人的教育水平、工作信息、价值观念等信息,另外还对所有学生被试进行了智力水平测试。

 

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留守状态会使学生有着更强的合作倾向、利他偏好和以及更加爱好风险,也会更信赖人(more trusting),但更不值得被信赖(less trustworthy),父亲外出务工同时母亲在家会显著降低学生的竞争意愿。这些发现证明父母缺位特别是留守经历对儿童偏好形成的巨大影响,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当下进城务工人员的犯罪问题从风险偏好等渠道提供解释。研究还发现,如果缺位的父母重新回到子女身旁生活,那么父母缺位经历的影响就会被缓解。此外,该项目还发现离婚或去世形式的父母缺位与留守经历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

 

研究还发现了农村学生个人特征的独特影响。如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的竞争意愿越强;在学生中,女孩与独生子女的合作倾向更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相信他人的倾向越来越低等。这些发现支持了文献中关于教育、女孩和独生子女等的相关结论,但也对文献中的一些相关结论提供了相反的中国证据,比如信任问题。

 

Sabina Alkire教授对研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认为本研究在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中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建议对“越早被留守,影响可能越大”进行检验。本次报告吸引了来自于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经济学系、OPHI、人类学系以及伦敦大学的师生。大家对本研究的大样本实验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Natalie Quinn博士等人就“留守”的定义、男女性别的不同情况、父母缺位影响的持续性、机制识别、回归系数的经济显著性和样本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供稿 | 翟润卓

编辑 | 彭玉珏、赵增煜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层 | 邮编:100875 | 电话:010-5880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