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6】周晔馨副教授赴人大国发院做“父母缺位与少年儿童偏好形成:基于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研究”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23 浏览量:

2019年1月16日,我院周晔馨副教授受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邀请,于该院第25期“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上做了题为“父母缺位与少年儿童偏好形成:基于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的研究”的学术报告。研讨会由国发院刘瑞明教授主持。

 

乡城移民、离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问题对当前我国农村少年儿童成长产生深远影响,但现有文献关于父母缺位对儿童偏好形成影响的研究尚显不足。周晔馨老师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实地实验,研究分析了留守经历与父母离异、丧偶等因素对儿童风险偏好、亲社会偏好等的影响。

 

周晔馨副教授做学术报告

 

周晔馨老师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经济条件与班级留守儿童比例,抽取了四川省三地共11所学校的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通过实地实验的形式,对参与学生的时间偏好、他涉偏好、竞争态度、风险偏好、合作意愿、信任等特征进行了测度。此外,研究也通过实验后进行的瑞文测试、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对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营养条件、在校行为以及与父母、家人的相处和沟通方式等信息,以及监护人教育水平、工作地点情况、陪伴孩子的时间与频率和监护人价值观念等学生家长情况进行了采集,共获得1632份有效样本(包括1632名少年儿童和1632名监护人)。

 

初步的数据分析表明,与无留守经历的少年儿童相比,现在留守且双亲均外出一年以上的少年儿童更愿意合作,且有更强的利他偏好和风险偏好,但这部分少年儿童也表现出更不值得他人信任的特征。除此之外,仅父亲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少年儿童的竞争意愿。研究同时发现,如果不将“少年儿童过去留守经历”、“是否父母离异或丧偶”等因素纳入考虑并予以控制,则对“是否现在处于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的估计会混杂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回归结果产生偏差。这就要求在研究留守引起的父母缺位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时,一定要注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界定。

 

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学校的师生积极参与。在研讨会过程中,周晔馨老师与参会人员就如何具体界定“留守”与“非留守”少年儿童、留守程度的度量、留守经历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等多方面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文 | 彭玉珏

校稿 | 赵    翼

编辑 | 赵增煜

返回上级
Copyright © 2017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 |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17层 | 邮编:100875 | 电话:010-58805875